求“证”若渴?法官提醒留心考证培训“包过”这个坑

求“证”若渴留心考证培训“包过”这个坑

本报记者徐伟伦

本报通讯员 狄思云

“轻松考证挂靠一年躺赚10万”“免考办证一次性叫你终身增值”……伴随大家对于各种技能的学习需要在不断增加有的人迫切地期望通过考证“日进斗金”一些机构则借助大家求“证”若渴的心理打出“考不过退费”及“考过包挂靠”等不真实广告以证书作为谋财的工具诱导学员落入陷阱。日前北京通州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块考证“包过包挂靠”的案件法官提示买家在选择培训机构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包过包挂靠”的宣传维持高度警惕核对培训机构的有关资质。

2023年3月某教育公司员工向汪某推广称报名参加健康管理师“VIP通过班”即可保证汪某通过考试获得健康管理师证书和营养师证书并保证为汪某推荐“挂证”每月可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并承诺考试不过退费。随后汪某先后向该公司转账6080元。同年5月汪某参加考试完毕但证书迟迟未下来。同年12月该教育公司表示若汪某再交纳8000元考试报名心理健康咨询师考试则只需要线上“挂证”汪某便又向该公司转账8000元但截至现在汪某一直未获得任何证书。为此汪某诉至法院需要解除合同并需要某教育公司返还培训费14080元。

法院经审理觉得汪某与某教育公司签订的《培训服务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该协议约定由某教育公司提供在线课程服务若有科目未通过可申请办理不过退费服务并约定了退费金额计算方法但汪某后续并未获得有关证书教育公司理应退费。据此法院综合案情后判令教育公司退还汪某13182元。浪琴手表

法官提示打着“包过包挂靠”幌子吸引学员的教育培训机构总是缺少合法合规的办学资质大多是夸大、不真实宣传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承诺“篡改分数”“没资格也能考试报名”这种行为情形紧急甚至涉及犯罪一旦机构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手段学员非常难追回高额学费。除此之外若有关证件的获得涉及造假还可能对个人信用导致影响紧急的或许会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影响就业。

“无论是‘包过拿证’还是‘代为挂靠’学员在报名时总是会提供身份证、学历证明、联系方法等个人信息不合法的机构总是会倒卖这类信息。”法官提醒买家在签订教育、培训合同时要审察他们是不是拥有相应的资质核对机构实质名字、合同落款名字与收款方名字明确合同相他们以免后期维权主体不同的状况。美大集成灶发生爆炸

买家在签订培训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关于退款条件、步骤、时间与所谓的“包挂靠”服务的具体描述。对于模糊不清或感觉不合法适当的条约应需要培训机构进行讲解或修改必要时可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的建议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理且能有效保护我们的权益。在报名和交费过程中不要随便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等敏锐信息选择合法途径进行交费防止用不安全的支付方法。

除此之外在整个培训及后续服务过程中买家应当保存好有关的交费凭证、合同文件、通信记录等假如遇见退费难或挂靠承诺未兑现的状况第一应与培训机构进行积极交流表达我们的合理诉求在交流无果的状况下可向买家协会、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方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编辑:刘阳禾】

bios bbs

阅读剩余
THE END